信息名稱: |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舉辦全國高校研究生黨員骨幹“嚴格黨内政治生活”專題網絡培訓示範班的通知 | ||||
信息索引: | 360A12-07-2017-0010-1 | 生成日期: | 2017-05-03 | 發文機構: | 教育部辦公廳 |
發文字号: | 教思政廳函〔2017〕14号 | 信息類别: | 高等教育 | ||
内容概述: | 教育部辦公廳舉辦全國高校研究生黨員骨幹“嚴格黨内政治生活”專題網絡培訓示範班。 |
教思政廳函〔2017〕14号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舉辦全國高校研究生黨員
骨幹“嚴格黨内政治生活”專題網絡
培訓示範班的通知
教思政廳函〔2017〕14号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教育工作部門、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教育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見》和部黨組實施意見要求,落實《普通高等學校學生黨建工作标準》,根據部黨組統一部署,決定依托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大學生網絡黨校,面向全國高校研究生黨員骨幹開展“嚴格黨内政治生活”專題網絡培訓示範班。為保障培訓工作的有效組織與順利開展,特制訂本方案。
一、培訓目的
學習黨章黨規、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貫徹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嚴格規範黨内政治生活,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進教育系統落實“四個合格”基本要求,引導研究生黨員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做到政治合格、執行紀律合格、品德合格、發揮作用合格,充分發揮黨員骨幹在黨團組織和班集體建設中的模範帶頭作用。
二、培訓對象
教育部直屬高校、其他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地方普通高等學校(含全日制大學、獨立設置的學院)研究生黨員骨幹。計劃培訓20000人(名額分配見附件1)。
三、時間安排
2017年5月10日至2017年9月20日。其中,5月10日至5月31日為籌備階段,進行培訓部署和組織報名;6月1日至8月31日為培訓階段,參訓學員按照培訓計劃有組織地參加培訓學習;9月1日至9月20日為總結階段,對培訓工作進行總結評估。
四、培訓平台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大學生網絡黨校www.uucps.edu.cn。
五、培訓内容
培訓分課程學習、交流研讨、在線測試、學習成果撰寫4個環節。
1.課程學習
根據研究生黨員骨幹實際學習需求,設黨章黨規學習、黨内政治生活規範、黨性修養提升、經典文獻導讀、科研能力培養五大課程模塊。參訓學員須完成32學時(45分鐘/學時)的視頻課程學習任務。
2.交流研讨
培訓期間,參訓學員在網絡培訓班主任的組織下進行一次主題研讨。研讨可以依托培訓平台在班級内開展,也可根據實際情況線下組織,本次培訓将在網絡黨校論壇設立主題研讨區,參訓學員可在論壇進行交流互動,分享學習成果。
3.思想彙報
培訓後期,每位學員結合自己的思想、學習、生活情況,撰寫一篇思想彙報,向所在黨支部彙報交流。各班擇優推薦1篇在大學生網絡黨校展示交流。
4.在線考試
學員在完成課程學時考核要求後參加在線考試,考核内容涵蓋培訓課程所學内容及黨的基礎知識,題型為單選、多選、判斷,總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60分鐘。
培訓結束後,完成各培訓環節考核要求的參訓學員可以在線打印“培訓證明”,培訓計入相關檔案,并作為黨員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
六、組織管理與要求
1.本次培訓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委托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成立項目工作組,依托大學生網絡黨校組織實施。各省(區、市)教育工作部門負責選派本省(區、市)高校(含教育部及其他部委所屬高校)研究生黨員骨幹參加培訓,以班為單位組織教學活動,每班原則上不多于100人。參訓學員在大學生網絡黨校實名注冊,登錄後綁定“學習卡”卡号參加培訓。
2.各地要高度重視培訓工作,明确省級負責人1名,各班設班長1名,具體負責培訓的組織管理工作。在培訓過程中要加強指導與監督,及時總結培訓經驗,确保培訓工作取得實效。請于5月25日前将《全國研究生黨員骨幹網絡培訓示範班培訓回執表》(附件2)傳真至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并同時發送電子版。
3.本次培訓經費由教育部承擔。
七、聯系方式
1.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大學生網絡黨校
聯系人:王曉楠 方東傑
電 話:010-69205993,69248888-3351
郵 箱:uucps@naea.edu.cn
傳 真:010-69249580
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聯系人:尹龍飛
電 話:010-66096689
附件:1.全國高校研究生黨員骨幹“嚴格黨内政治生活”專題網絡培訓示範班名額分配表
/uploadfile/5f3fe1e28cf843019205939cef778bdb.docx
2.全國高校研究生黨員骨幹“嚴格黨内政治生活”專題網絡培訓示範班培訓回執表
/uploadfile/310d23b68b8147d1b3c54d30b15c690c.docx
教育部辦公廳
2017年5月2日